关于《孝经》的作者,历史记载和学术界存在不同说法,但综合权威资料可总结如下:
一、主要争议观点
孔子作书说 多数传统记载认为《孝经》为孔子所作,依据包括《汉书·艺文志》的明确记载,以及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孔子曾将《孝经》传给曾参。此说法历史影响深远,长期被儒家学派奉为经典。
曾子作书说
另有重要观点认为《孝经》实际由曾参所著,主要理由是曾参以孝行著称,且孔子曾称赞其“吾道一以贯之”。此说法强调曾参对儒家思想的实践贡献。
后世附会说
南宋时期开始出现怀疑《孝经》为后人附会的观点,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明确指出该书为“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二、综合分析
作者归属的争议性: 两种说法均缺乏直接文献证据,更多依赖传统记载和逻辑推断。 学术界主流倾向
作品性质:无论作者是谁,《孝经》均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孝”的哲学基础和社会意义。
三、结论
《孝经》的作者问题尚无定论,但可确定其为儒家经典,成书于秦汉之际,注解历经历代学者发展,现通行版本以唐玄宗注和宋代邢昺疏为主。其核心思想“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