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间可分为两个重要阶段:
狭义相对论 1905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年鉴》发表了《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英语:*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标志着狭义相对论的正式提出。该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
相对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相同;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对所有观察者恒定。 狭义相对论推翻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空观,引入了时间膨胀、长度收缩等新概念。
广义相对论
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框架,并于1916年初在《物理年鉴》发表《广义相对论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the 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的弯曲,预言了光线弯曲、引力红移等现象,并通过日食观测得到验证。
补充说明
爱因斯坦于1905年时年仅26岁,当时以瑞士专利工程师的身份开展研究;
相对论的提出是20世纪初物理学的重大突破,与量子力学共同构成现代物理学基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