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古诗三首·清明”的意思,综合搜索结果分析如下:
一、原文与注释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兼具扫墓、踏青习俗,此时节细雨连绵。- 纷纷:形容细雨连绵不断。- 欲断魂:形容极度悲伤,仿佛灵魂与身体分离。- 借问:询问。- 杏花村:指杏花深处的村庄,今位于安徽贵池。
二、诗意解析
前两句:
- “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江南清明时细雨绵绵的景象,奠定全诗凄冷基调。 - “路上行人欲断魂”:通过“断魂”一词,表现行人对逝去亲情的悲痛,形成环境与情感的呼应。
后两句:
- “借问酒家何处有”:行人因愁绪欲借酒消愁,体现清明节扫墓后的孤寂感。 - “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以简洁的回答暗示酒家位置,画面感强且富有生活气息。
三、主题与情感
核心主题:通过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活动,抒发对逝者的追思与对生命的感慨。- 情感基调:凄美、哀婉,蕴含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四、文化背景
清明节作为重要传统节日,既是祭扫祖先的肃穆时刻,也是人们亲近自然、享受春光的节点。杜牧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体生命体验与宏大节日氛围结合,成为传诵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