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孺皆知”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ù rú jiē zhī,意思是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事情广为人知、流传广泛。具体解析如下:
基本含义 该成语由“妇”(妇女)、“孺”(小孩)、“皆”(都)、“知”(知道)四个字组成,字面即“妇女儿童都知道”,引申为“人尽皆知”。
出处
最早见于宋代洪迈的《夷坚志·郑国寺》,原句为“郑国寺塔,当道人慧理居之,属寺僧为记,今人皆知之。”但更广为人知的出处是明代《藤阴杂记》中“今梨园子弟盛演萧后打围,妇孺皆知其英武也”,指萧后(萧绰)的军事事迹被妇女儿童普遍知晓。
用法与近反义词
- 用法: 可作谓语、定语、补语,例如“这种现象妇孺皆知”“妇孺皆知的道理”。 - 近义词
- 反义词:鲜为人知。
现代含义的演变
该成语的本义仍为“广为人知”,但现代语境中更强调“简单易懂”的普遍认知,如“妇孺皆知的科学原理”。
例句
- 例1:环保的重要性已妇孺皆知,需从娃娃抓起。
- 例2: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因语言简洁,成为妇孺皆知的读物。
通过以上解析,可见“妇孺皆知”既保留了古代“妇女儿童都知道”的字面含义,又演变为强调“广为人知且易懂”的现代用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