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汉译佛经是 《四十二章经》,其地位和影响可概括如下:
一、历史地位
开创性地位
《四十二章经》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翻译的第一部完整佛经,标志着佛教正式本土化。
时间与人物
该经由东汉明帝时期的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于公元67年翻译,译经地点位于洛阳白马寺。
二、内容与特色
核心教义
包含佛教基本教义,如四圣谛、八正道、沙门戒律等,同时隐含大乘菩萨道的萌芽。
语言特点
采用平易简明的表述方式,被评价为“辞最驯、义最精富、胪者古真、传最平易”。
三、历史影响
佛教发展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纲领性经典,《四十二章经》统摄大小乘教义,为后世佛教发展奠定基础。
文化意义
促进中印文化交流,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成为佛教“祖庭”和“释源”。
综上,《四十二章经》不仅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标志性译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外来宗教融合的象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