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原文: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
通过“人间”与“山寺”的对比,突显春末夏初不同地域的物候差异。- 诗句被广泛用于考试,其描绘的庐山桃花盛景至今仍具画面感,成为自然奇观与人文情感交融的典范。
二、翁卷《乡村四月》
原文: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赏析:
展现江南农村初夏的生态画卷,绿意盎然的田野与烟雨朦胧的景致相映。- 后两句通过“才了蚕桑又插田”体现农耕生活的忙碌与生机,充满生活气息。
三、杜甫《绝句四首》其二
原文:绝句四首·其二: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花絮晚飘萧瑟意,孤村新雨后寒蝉。 赏析:
以“雨声寒”点明南方四月天气特征,阴雨与清明时节的情绪渲染。- 通过“花絮晚飘”和“寒蝉”营造暮春萧瑟氛围,隐含诗人漂泊感。
四、其他相关作品
白居易《和微之四月一日作》:细腻描绘春末夏初物候变化,“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展现田野生机。-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以清明前后的时间节点,抒发现代人对逝者的追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虽为初夏,但通过“鸭先知”“芦芽短”等意象预示春意未尽。
五、补充说明
四月既是春季末尾也是夏季开端,不同诗人因观察角度不同,既有白居易的宏观景观,也有杜甫、韦庄的细腻情感。- 《乡村四月》与《绝句四首》被选入教材,可见其教育价值与文学地位。以上诗词均围绕四月的自然变化与人文情感展开,既有山水田园的静谧美,也有农耕生活的烟火气,共同勾勒出春末夏初的多元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