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1年林则徐的千古名句出自其《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中的颔联,全句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注:原诗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一、背景与创作背景
该句诗作于1841年林则徐被贬伊犁途中,正值其因虎门销烟触怒英国后遭流放。在赴戍登程的艰难时刻,他以磅礴的气魄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当与个人牺牲的无悔,成为传诵千古的爱国名句。
二、核心思想
家国情怀与牺牲精神 诗句体现了林则徐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生死之上的崇高精神,展现了他“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责任与担当
他强调“苟利国家”,表明对国家责任的绝对忠诚,即使面临个人灾难也绝不退缩。
三、历史意义
精神象征: 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象征,激励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文学影响
四、相关名句对比
林则徐另有多句传世名言,如:
"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表达禁烟决心)
"制炮必求极利,造船必求极坚"(体现洋务思想)
"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但《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的名句因其简洁而深刻,更被公认为其最具代表性的思想结晶。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