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表达不与小人计较
寒山问拾得 “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者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佛教禅宗的处世哲学,主张以包容心态对待恶意。
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以竹子自比,表达对小人蔑视的态度,宁可保持高洁品格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二、侧面体现冷漠疏离
王禹偁《春居杂兴二首(其二)》
“春云如兽复如禽,日照风吹浅又深。谁道无心便容与,亦同翻覆小人心。”
通过春云变幻无常,讽刺小人反复无常的本质,隐含疏离之意。
三、其他相关诗句
欧阳修《浪淘沙·北戴河》: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表达对琐事(如小人计较)的超脱,体现豁达胸怀。 唐寅《桃花庵歌》
体现对权贵势力的蔑视,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
注:部分诗句虽未直接提及“不理睬”,但通过表达对小人行为的蔑视、对自我品格的坚守,间接体现了疏离与冷淡的处世态度。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