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皇甫谧的成语故事,综合《晋书·皇甫谧传》及相关记载,可整理以下两个经典案例:
一、 “洛阳纸贵”
典故来源:西晋文学家左思创作《三都赋》后,因仰慕皇甫谧的学识,特邀其撰写序文。该序文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三国都城风貌,文采斐然。 核心情节:《三都赋》及序文问世后,洛阳城豪贵之家争相抄阅,导致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飙升,故称“洛阳纸贵”。此典故现多用于形容著作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二、 “叔母教化”
典故来源:皇甫谧年少时贪玩不学,叔母任氏多次以《孝经》和历史典故劝诫他。 核心情节:
1. 皇甫谧二十岁仍不思进取,叔母任氏以“孟母三迁”“曾参杀猪”等典故开导他,指出教育在于自身努力而非环境。2. 一次皇甫谧献瓜果给任氏,任氏以《孝经》言辞责备他,强调“修身心重学业”,促使他幡然醒悟。3. 受此启发,皇甫谧拜席坦为师,刻苦钻研,终成一代学者,著有《礼乐》《圣真》等著作。
补充说明
皇甫谧的“浪子回头”形象还体现在他拒绝仕途、潜心学术的抉择上。尽管皇帝曾邀请他做官,他却以“非圣人谁能入仕与隐居并存”为由婉拒,并借书自学,最终在医学和文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