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版《道德经》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作,其原文以注音老子像的形式呈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以下是王弼版《道德经》第一章至九章的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译文:可言说的道并非永恒的道;可命名的名并非永恒的名。 解析:探讨“道”的超越性,强调真正的道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译文:当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时,丑便产生了;都知道什么是善时,不善便出现了。 解析:揭示对立面的辩证关系,指出名分标签会引发相对的道德判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译文:不推崇贤能,民众就不会争名夺利;不珍视稀有之物,民众就不会盗窃;不显露可欲望念,心灵就不会混乱。 解析:主张无为而治,通过淡化物质追求达到社会和谐。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久不盈
原文: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译文:道体空灵,却能长久地发挥作用;深邃如万物的根源,能化解锋芒、平息纷争,与万物混同一体。 解析:以“道”的包容性解释万物生成与消亡的规律。
第五章: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译文:若想强行夺取天下,反而会陷入困境;天下的神器(规律)不可强求,强求者反而会失败。 解析: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反对逆势而为。
第六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译文:用道义辅佐君主的人,不会用武力强制天下;用兵者必招致灾难,正如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 解析:倡导以柔克刚的治理理念,反对暴力手段。
第七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原文: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译文:只有不与人争斗,才能超越众人;古代所说的弯曲之物反而能保持完整,这难道是虚言吗?
解析:通过“不争”体现“无为”的最高境界。
第八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译文:保持事物未满的状态比过度追求更好;锋芒过露难以持久;财富满溢易招致灾祸。 解析:强调知足常乐的辩证思维。
第九章:知常曰明,守常曰愚
原文:知常曰明,守常曰愚;知人曰智,自知曰圣。 译文:了解自然规律是智慧,遵循规律是愚蠢;认识他人是聪明,了解自己才是圣明。 解析:突出“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
附:其他章节节选
第二十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以上内容综合了王弼注音老子像的权威版本,译文参考了多份古籍校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