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懂就问”的古文表达,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经典名言出处
《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荀子·劝学》
“不耻下问”出自《荀子》,强调不以向地位或学识较低者请教为耻
二、相关文言文表达
"不耻下问"
孔子原话,与"敏而好学"并列,构成完整表述
"疑则有进"
陆九渊《陆九渊集》提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强调质疑是进步的起点
三、近现代引用
孙中山求学故事
孙中山幼时因不理解文言文而主动请教老师,体现"不耻下问"的精神
四、补充说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学习的经典论述,后世学者和文人常以此为座右铭。陆九渊的"学贵有疑"则从反面论证了质疑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