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案网-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文案大全

西安文案网-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文案大全

周瑜死时诸葛亮的那段哭词?

59

周瑜临终前发出的悲叹“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最为著名的情节之一,而诸葛亮在周瑜死后的悼念祭词则进一步展现了其悲痛与政治智慧。以下是相关细节的整理:

一、周瑜临终遗言

周瑜在巴丘(今安徽当涂)病逝前,因无法接受与诸葛亮争锋的结局,连呼“既生瑜,何生亮”,含恨而亡。

二、诸葛亮吊孝祭词要点

悼亡之辞

诸葛亮在灵前祭文开篇即表达对周瑜早逝的悲痛:“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通过质问天命与自身痛苦的交织,展现其悲愤交加的情绪。

功绩回顾

祭文中详细回顾了周瑜的丰功伟绩:“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居。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从青年时期的友谊、军事成就到统一江南的远大抱负,全面肯定了周瑜的才能。

政治策略

诸葛亮在祭文中不仅表达个人情感,更暗含政治策略。他通过高度评价周瑜,化解了东吴对己方的敌意,为后续孙刘联盟的维护奠定了基础。

绝妙结尾

以“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收尾,既表达对周瑜的无限追思,又暗示两人虽为对手,但同为天下英才的惺惺相惜。

三、历史与文学意义

文学形象:

祭词通过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将诸葛亮塑造为既有雄才大略又兼具悲悯情怀的复合型人物。

政治智慧:通过公开悼念、化解敌意的行为,体现了诸葛亮高超的政治谋略,成为后世处理人际关系的典范。

文化影响:该祭词与“既生瑜,何生亮”的遗言共同构成《三国演义》中关于“知音难觅”的经典叙事,流传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综上,诸葛亮吊周瑜的祭词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与人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