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以下两大核心部分:
一、网络系统安全
可靠性与稳定性 确保网络系统持续稳定运行,防止因硬件故障、软件错误或自然灾害导致的服务中断。
硬件与软件保护
包括物理设备防护(如防病毒卡、电磁防泄漏技术)和软件防护(如系统更新、补丁管理)。
二、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保密性
通过加密技术(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保护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防止未授权访问。
信息完整性
采用数字签名、哈希函数等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未被篡改。
信息可用性
通过访问控制、冗余设计等手段保障合法用户对信息的及时访问权限。
身份认证与授权
实现用户身份验证(如密码、双因素认证)和权限管理,防止非法用户获取敏感信息。
安全审计与追踪
记录网络活动日志,便于事后审计和问题追踪。
三、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CIA三要素: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安全模型
四、安全技术手段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过滤非法流量、检测异常行为。
加密技术:对称加密(如AES)、非对称加密(如RSA)、数字签名。
病毒防护:实时监控、定期扫描、隔离感染源。
五、管理措施
制度与规范: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数据,制定灾难恢复计划。
以上内容综合了技术防护、管理策略及安全体系,共同构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完整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