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楼梦》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取自《红楼梦》中贾宝玉与丫鬟袭人的关系,谐音“喜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形象描绘王熙凤的狠辣性格,常用于形容心机深沉。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象征贫苦人通过机智获得意外收获。
二、《三国演义》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通过摔孩子的极端行为表现刘备宽厚待士的策略。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结合关羽的武艺与李逵的粗犷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象征智谋与策略的成功,常被引申为做事有把握。
三、《水浒传》
林冲误入白虎堂——有口难辨
反映林冲被陷害后的无奈与悲愤。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展现李逵的莽撞与暴力,常用于形容胡乱处理问题。
吴用智取生辰纲——神机妙算
虽未直接出现,但“智取”类故事体现了吴用的策略。
四、《西游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火眼金睛
通过三次打斗体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与降妖除魔能力。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形象讽刺猪八戒的自相矛盾与尴尬处境。
沙僧背行李——任劳任怨
象征沙僧的忠诚与默默付出。
以上歇后语均出自经典情节,既包含人物特征,又蕴含深刻寓意,是汉语语言文化的瑰宝。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