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即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苏勒(Genrich Altshuller)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该理论的核心在于通过分析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性,总结出一套通用的创新原理和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
发明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矛盾:
TRIZ理论认为,任何技术问题都是由矛盾引起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矛盾的本质,然后通过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40个发明原理:
这些原理是从成千上万的发明创造中总结出来的,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找到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案。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TRIZ理论总结了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
TRIZ理论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
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TRIZ理论的方法
复制原理:
通过复制(或拷贝)的手段来替代或优化原有物体或系统,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简化操作或增强功能的目的。
变有害为利原理:
利用有害的因素(特别是环境中的),获得积极的效果。有时候,那些我们通常认为是有害的因素,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被加以利用,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好处。
多屏幕法:
一种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用于揭示问题的本质和矛盾。
物-场分析法:
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冲突矩阵:
用于识别和解决技术系统中的冲突。
76标准解答:
提供了解决常见工程问题的标准方法。
ISQ:
用于分析技术系统的进化趋势和预测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这些原理和方法,TRIZ理论为创新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工具,帮助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高效地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