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个节气是 大寒,属于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以下是具体说明:
一、大寒的基本信息
公历时间 大寒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具体时间需根据太阳到达黄经300°的天文观测确定。
黄道位置
大寒时太阳到达黄经300°,标志着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最寒冷的时段。
节气特点
- 气温极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但南方部分地区因受海洋调节影响,气温波动较小。
- 冬季农事活动基本结束,但部分地区仍需完成越冬作物的管理。
二、二十四节气整体结构
划分依据: 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360°黄道划分为24等分,每15°为一个节气。 每月分布
春季:立春(2月4/5日)、雨水(2月18/19日)
冬季:大寒(1月20日左右)、小寒(1月5/6日)
三、文化意义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历法的核心,最初由黄河流域先民根据天文观测制定,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它不仅反映了季节变化,还蕴含着丰富的物候观测知识,如“惊蛰”预示春雷乍动、“芒种”反映农作物成熟时令等。200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