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和感受是阅读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认知活动,具体区别如下:
一、定义与性质
批注 - 指在阅读时对文本进行书面批注,包括添加批语、注解或批评性评论。 - 属于主动的阅读策略,通过文字记录对文本的理解、疑问或感悟,以辅助记忆和深入思考。
感受
- 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或对文本内涵的直观体会,如愉悦、震撼、共鸣等。 - 属于被动的情感反应,通常与文本的意境、人物或主题产生共鸣时产生。
二、表现形式
批注: 以书面形式呈现,如圈点批注、注释符号、简短评语等,直接关联文本。- 感受
三、功能与作用
批注:
帮助梳理文本结构,标注重点内容;
促进深度阅读,通过质疑和反思提升理解能力;
作为学术交流的素材,体现读者独特的解读视角。- 感受:
丰富阅读体验,使阅读过程更具情感投入;
激发创作灵感,为写作提供情感基础。
四、示例对比
阅读《红楼梦》时:
批注: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处标注“道尽世态炎凉”;
感受:被贾宝玉的悲剧命运深深触动,体会到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
总结
批注与感受相辅相成:批注是理性分析的体现,感受是情感共鸣的产物。两者结合能更全面地理解文本,既把握内容逻辑,又体会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