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孟子》三则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而降。
三、《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齐师再败,公曰:“可矣!”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曰:“王之蔽甚矣!……/善者疾其不善者之短,而恶者美其长者之短,斯已蔽矣。”王乃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五、《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六、《桃花源记》(陶渊明)
世外桃源,人间仙境。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七、《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八、《爱莲说》(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九、《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十、《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飞湍瀑流,争喧乱鸣。
补充说明:
《论语》《孟子》作为儒家经典,其篇章短小精悍,哲理深刻,是必背核心篇目。-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以对话形式展现历史智慧,语言简练且寓意深远。- 《出师表》《桃花源记》等篇幅较长,建议结合注释梳理脉络再背诵。以上篇目覆盖了先秦至宋代的代表性作品,既包含哲学思考,也蕴含历史经验,对初中生理解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