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闲”因为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B.儒家讲求修身敬德,有着极其严肃的人生态度,但同时,儒家也认为人生中的许多快乐体验也可以怡情悦性,涵养德性。C.“闲”有湛深的思想背景,儒道两家都曾为“闲”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相对而言,道家贡献更多。D.儒道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但在对“闲”的论说上存在着本质的联系,即都不重在表面的形态,而在内里的精神。E.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都不出儒道两家思想的范围。
-
受材料中不能反映古人修心养“闲”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的一项是(3分)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王羲之《兰亭集序》)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
禅学家与儒家都重视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儒道都重视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评分标准:一点1分,意思答对亦可酌情给分。)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