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文《火烧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须、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火烧云的多变状态如何描写得生动、形象呢?
(4)为什么作者通过这些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这种美丽景象的?
3.在你的观察中发现到哪些感悟呢?(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1.课件展示: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作者用什么方式描述了火彩变化?
2.文中作者为什么选择了“烧”这个词语来描述红彤彤的火焰呢?(强调“烧”的美、生动)
3.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多”字有什么深意吗?
4.文中每一句都是怎样描绘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1.课件展示:火彩变化特别多,一会儿是“红彤彤的”,一会儿是“金灿灿的”,还有许多种颜色。作者在描述这种变化时有没有用什么巧妙的比喻呢?
2.文中作者在描绘火烧云变化的时候,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让你觉得生动的地方吗?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课件展示:马从哪里到哪里移动的场景,作者为什么描写得如此细致呢?这种描写有什么特点?它是否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观察力。
2.文中最后一段的文字描述了火烧云变化多,为什么还要用“五颜六色”这样的词汇来概括?
(五)质疑再探
1.文中第一句:“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如何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思?
(二)学生根据课文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主解决疑问。
p>三、拓展运用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样的练习作业,能够巩固对这篇课文中的一些知识点的掌握?(语言运用、描写技巧等)
p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
p>p>p>p. 让自己用朗读的方式分享一下你对火烧云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p.p. 你的感受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