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诗》中的特殊句式
【一】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②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历经数十年,有的战死,有的活下来凯旋。)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头发和贴上装饰。
【二】通假字与一词多义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纵然”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三】一词多义与扩展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⑤户:古义为门,e.g.:当户织。(今义人家、门第。)
迷离:“古义为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十二:“古义为虚数多,今义数词,十二。 "
⑥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⑦女:古义是母,e.g.:对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四】人物形象与背景
木兰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坚毅、勇敢、刚毅和淳朴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深刻扎根在中国北方广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尤为可贵。
详略得当:忠孝两全,深明大义。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朴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家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表现出淳朴和高洁的情操。
【五】主题与文化背景
1.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无地位的。木兰是一个“当户织”的劳动妇女,代父从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男尊女卑。男尊女卑。
2.在封建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是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多少人梦寐以求。而木兰经过十年的紧张战斗之后,凯旋而归,却拒封辞赏,愿意解甲归田,重过劳动人民的耕织生活,这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质朴谦逊的品质。木兰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热衷功名利禄的封建士大夫的有力讽刺。
3.《木兰诗》的主题思想,其实在封建社会中就已直接点明。那就是: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则是:赞颂劳动人民出身的妇女英雄。
4.《木兰诗》的主题,不是歌颂功名利禄,而是反映人民对和平的追求。
【六】扩展与背景信息
(1) 原文开头第一句改写为“唧唧何力力”,移花接木之术,以及附于韦氏之荣,都导致后人嘲笑。再看宋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题名《木兰诗二首》,郭氏将未署名的古诗排列在前,韦氏新作排于后,新老分明,同时在题下,标明唐人韦元甫续与“附入”二字,由此,可以断定,《木兰诗》实存南北朝迹象。
(2) 择代末期、北齐初年都有《木兰歌》的记载。南朝[梁鼓角横吹曲]其中即有〈木兰曲〉一折,并言木兰女,对镜贴花黄,一曲一词,一诗一画,尽收心田。
(3)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木兰的美丽形象,还展现了她的坚韧品质和崇高的情操。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既是艺术的凝练,也是思想的升华。
推荐阅读
制作小水钟作文600字_你有制作小水钟的经历吗_简单叙述制作的过程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