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网络暴力相关的词汇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核心概念类
网络欺凌/网络霸凌
指通过网络手段对他人进行持续性的侮辱、威胁或排挤行为,是网络暴力的核心表现形式。
键盘侠
指在网络上发表极端言论、进行人身攻击的匿名或半匿名用户,常以“正义感”为名实则制造舆论压力。
黑粉/喷子
专注于对特定对象(如名人、企业)进行恶意攻击的网民,常通过编造事实、散布谣言等方式实施伤害。
二、行为特征类
言语暴力
通过辱骂、嘲讽、恶意诋毁等语言手段对他人进行精神攻击,如使用贬称(如“狗”“猪”)、谐音梗(如“按键伤人”)等。
隐私侵犯
未经授权公开他人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生活细节),或通过“人肉搜索”等技术手段获取并传播。
网络水军/谣言制造
组织或参与制造虚假信息、引导舆论,形成群体性攻击。
三、危害类型类
诽谤与侮辱
通过编造事实或恶意言论损害他人名誉,或公然侮辱他人人格。
网络恐吓与威胁
通过威胁曝光隐私、破坏生活等方式迫使他人屈服。
系统性网络暴力
涉及多个平台、账号的协同攻击,形成覆盖面更广的暴力网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网络暴力虽未直接造成身体伤害,但其心理创伤和社会影响与现实暴力相当,甚至更为严重。法律层面,我国《民法典》《网络安全法》等已明确禁止网络暴力行为,相关责任人将承担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