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好词好句包括:
好词
一丝不苟
淹淹一息
动人心魄
再三再四
不可限量
发蒙振聩
夸夸而谈
顶名冒姓
啼啼哭哭
无人知晓其辨
果不其然
国而忘家
愁眉苦脸
慷慨仗义
味同嚼蜡
水流花谢
风餐露宿
钱到公事办
火到猪头烂
一斗米养个恩人
一石米养个仇人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夫妻无隔宿之仇
家贫不是贫
路贫贫杀人
好男不吃分家饭
好女不穿嫁时衣
清官难断家务事
人生南北多歧路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船载的金银
填不满烟花债
读书好
耕田好
学好便好
创业难
守成难
知难不难
好句
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人等。
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区区陌路人。
半年之后,朝廷果然遣一员官,捧著诏书,带领许多人,将著彩缎表里,来到秦老门首;见秦老八十多岁,须鬓皓然,手扶拄杖。
彼此说著闲话,掌上灯烛,管家捧上酒饭,鸡、鱼、鸭、肉,堆满春台。王举人也不让周进,自己坐著吃了,收下碗去。随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安置后,各自歇宿。
此时荀老爹已经没了,只有母亲在堂。苟玫拜见母亲,母亲欢喜道:“自你爹去世,年岁不好,家里田地渐渐也花黄了,而今得你进个学,将来可以教书过日子。”申祥甫也老了,拄著拐杖来贺喜,就同梅三相商议,集上约会分子,替苟玫贺学,凑了二三十吊钱。荀家管待众人,就借这观音庵里摆酒。
凡读书人,先从选师入门,如或自于用事,便不是明师。所以社学要选名山、名寺、名儒、名师。如人后生进学读书,倘其文理不通,并一言一句,都是先儒传下,如印板文字,一毫不可更改。诸生有不明文理者,许诸生随任先生,不拘大小,即便呼唤茶童,不许应慢。或文理不明者,许诸生径来书房请问。
若乃高才俊士,都词坛、诗社领袖,翰苑名流,出为公卿,入为宰辅,日聚于禁宫秘省,直舍华屋。固是尧天舜日,与世同春;而才子佳人,名姬狎客,亦不禁有挟弹雕鞍,入金门之歌楼舞榭者。
独我不肯作此见解,乃是揉进天下万国之法于一炉。其于殿试对策、钦点翰林、讲论四书文义、吟诗作赋、诸子百家、琴棋书画、释道性命之理,以至风水星卜、古董玩器之属,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较之古人所见所闻,相去不远。此不过为天下万世儒者立心之说耳。若夫任其愚昧一人之心思耳目口鼻也。
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