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故事概括如下:
起因:
晋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曾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询问重耳将来如何报答他,重耳承诺如果晋楚交战,他将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
经过:
重耳后来成为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晋楚两国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结果:
晋文公通过“退避三舍”的策略,不仅展现了他的信义,同时也打乱了楚军的部署,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退避三舍”是一种智慧的决策方案,象征着主动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同时也体现了诚信和重诺的精神。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