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三缄其口”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说话极为谨慎,不轻易发表言论,或者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保持沉默。这个成语出自《太公金匮》,其中太公回答武王的问题时,提到了黄帝的话:“予在民上;摇摇恐夕不至朝.故金人三缄其口;慎言语也。”。
成语解释
缄:封闭、封口。
三缄其口:指在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象地表示说话谨慎,不轻易开口。。
成语出处
出自《太公金匮》,太公回答武王的问题时,提到黄帝的话,强调谨慎言语的重要性。。
成语用法
作谓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
作宾语:可以作宾语,指某人在特定场合下的沉默表现。
成语示例
对于自己的家庭,他三缄其口,不愿多谈。
我对这件事情完全不了解,只好三缄其口,不好插嘴。
在股市中,投资者也应三缄其口,避免随意发表观点和决策,以免对市场产生误导。
综上所述,“君子三缄其口”是一个形容说话谨慎、不轻易开口的成语,出自《太公金匮》,并广泛用于形容各种需要保持沉默的场合。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