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出处及全诗,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出处
该句出自东汉时期《后汉书·耿弇传》中耿弇的《临淄劳耿弇》一文。原文为:“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这句话因激励人心,逐渐演变为汉语谚语。
二、全诗内容
根据现有资料,该句出自《后汉书》的片段,并非独立成诗。其完整语境是耿弇在攻打地方豪强张步时,因大腿中箭仍坚持战斗,汉光武帝刘秀评价其“有志者事竟成”。后续有人将“有志者事竟成”与“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结合,形成完整对联,但后者出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相关历史典故
“破釜沉舟”:
出自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激励士兵决一死战,最终大败秦军。
“卧薪尝胆”:
越王勾践为复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吴国。
四、文化意义
该句与“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并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励志典故,常被用于激励人们树立远大志向、坚持奋斗。例如,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逆风破浪,成就人生”。
总结:
“有志者事竟成”原为东汉耿弇自勉之语,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后与历史典故结合形成完整文化意象,现多用于鼓舞士气。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