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堂堂”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容貌端正、举止得体,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容貌与风度 - 仪表:
指人的外表、仪容,强调端正、大方、威严的气质。
- 堂堂:形容仪容庄严、大方,常与“仪表”结合使用,突出精神焕发的仪态。
气质与修养 该成语不仅关注外在形象,还隐含内在修养的体现,如彬彬有礼、谈吐不凡等。
二、出处与背景
文学典故:
最早见于郭沫若的《蔡文姬》第二幕:“单于……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历史典故: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中也有类似用法:“十三郎仪表堂堂,好个军将,何须以科第为资!”
三、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 - 主谓式:
可作谓语(如“他仪表堂堂”)、宾语(如“仪表堂堂的将军”)、定语(如“仪表堂堂的青年”)。
- 褒义:含褒义,多用于形容男性庄重、威严的形象。
近义词 - 相貌堂堂:
侧重容貌端正、身材魁梧。
- 神采奕奕:强调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 风度翩翩:突出气质优雅、举止轻盈。
四、扩展应用
该成语可形容政治家、军人、学者等不同身份人群,例如:
“他仪表堂堂地走上讲台,赢得了听众的尊重。”
“将军仪表堂堂,指挥若定,展现出色领导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仪表堂堂”不仅是对外貌的赞美,更是对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和谐统一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