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和“低屋建瓦”是两个成语,分别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战略或能力的差异:
一、高屋建瓴
原义 指在高山屋顶上倾倒瓶中水,比喻占据高处、俯视下方、不可阻挡的形势。
引申义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对事物把握全面、洞察透彻的领导力或战略优势,如“高屋建瓴的决策”“思想高屋建瓴”。
出处
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二、低屋建瓦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在低矮的房屋上建造瓦片,缺乏高度优势。 - 引申义
对比与反差
与“高屋建瓴”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强调优势地位和主动掌控,后者则暗含被动、局限的意味。
总结
高屋建瓴是褒义成语,常用于赞扬卓越的领导力或战略布局;
低屋建瓦为贬义成语,多用于批评能力不足或缺乏远见。- 两者通过空间高度的隐喻,形成对比,突出“高瞻远瞩”与“平庸短视”的差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