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贤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ù xián jí néng,指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或敌意。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面与结构解析
“嫉”的含义 嫉:本义为“心里不舒服”的情绪,常与“妒”连用,表示因他人优秀而产生的负面情绪。
“贤”与“能”的指向
贤: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常被用来褒扬他人;能:特指能力、才干,强调在某方面表现突出。
整体含义
结合“嫉”与“贤”“能”,成语表达对他人优秀品质或能力的强烈不满与敌意。
二、历史典故与出处
历史案例: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在总结经验时批评项羽“妒贤嫉能”,导致有功者被害、贤者被疑,最终项羽败亡。 文献依据
三、用法与贬义色彩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形容因嫉妒而产生的不良心态。
近义词:忌贤妒能;反义词:赏贤妒能。
四、现实应用示例
职场场景:同事因他人方案更优而心生不满,可能被描述为“妒贤嫉能”。
性格评价:某人常因他人成就而产生负面情绪,可用此成语概括其性格缺陷。
综上,妒忌贤能不仅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竞争心理,也是历史与现实中被反复批判的负面品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