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式结构,主要用于对事物进行判断或定义。其用法可分为以下要点:
一、基本结构与功能
结构组成 由“者”+名词/名词性短语+“也”三部分构成,例如“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功能定位
作为判断句的标志,通常与“也”呼应使用,用于明确指出主语的身份、性质或状态。
二、具体用法
指代人或事物
- 例如:“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岳阳楼记》)中,“陋者”指代“品德低下的人”。
- 又如:“群臣侍殿上者,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师说》)中,“侍殿上者”指“在宫殿上侍奉的群臣”。
作定语后置标志
用于后置定语之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例如:“石之啌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岳阳楼记》)中,“石之啌然有声者”是后置定语。
独立判断句式
可单独成句,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师说》)中,“是心”指“这种心”,整个句子判断“不仅贤者有这种心”。
三、与其他虚词的配合
与“也”呼应: 多见于判断句,如“亚父者,范增也”。 与“者”“所”组合
四、特殊用法
反诘语气:如“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师说》)中,“者”与“为”结合使用,带有反问意味。
否定句中: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者”用于否定句,强调“不是沛公的意图”。
五、翻译示例
基本结构:
“若……者,……也” → “像……的人/事物是……”
完整翻译:
“亚父者,范增也” → “亚父是范增”
“群臣侍殿上者,太子及来宾知其事者” → “在宫殿上侍奉的群臣,是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来宾”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者……也”是文言文中兼具语法功能与表达力的判断句式,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