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案网-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文案大全

西安文案网-收集整理生活中的文案大全

古诗词鉴赏凉州词张籍对比和虚实艺术手法的简

59

张籍的《凉州词》(其一)通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边塞的荒凉与边军的孤寂,具体分析如下:

一、虚实结合的体现

实写与虚写的交织

- 实写部分:

前两句“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描绘了边城特有的自然景象:暮雨中的低飞大雁、初生芦苇,通过近景营造出荒凉萧瑟的氛围,暗示边城的动荡不安。

- 虚写部分:后两句“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则转向远景,通过驼铃声、白练(喻指丝绸)等意象,将读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安西,形成空间上的延伸。

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

虚写并非空想,而是基于边塞环境的合理联想。例如,铃声的“遥过”暗示了驼队的存在,白练的“应驮”则隐含了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历史背景。这种虚实结合使画面既具象又富有想象力。

二、艺术手法的深层作用

营造氛围与暗示主题

通过近景的荒凉与远景的孤寂对比,诗人巧妙地暗示了边城的军事紧张和民生凋敝,形成“寓虚于实”的表达。

空间与情感的延伸

从“边城”到“安西”的空间跳跃,不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也强化了边塞征人思乡的孤独感。这种空间延伸使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

三、同类诗作的对比

盛唐边塞诗(如王昌龄《送魏二》)多以雄浑笔触直接描绘边疆风光与军旅生活,实景描写更为直接。

晚唐边塞诗(如张籍此作)则更注重通过意象营造氛围,虚实结合成为主流表现手法。

综上,张籍《凉州词》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既展现了边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又隐含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成为边塞诗中的经典范例。